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人类首次揭开同性恋之谜---倪云贞同性恋理论

论同性恋的本质

山东泰安 倪云贞

 

本文为学术论文,非专业人事理解起来有困难。可在网上搜索“倪云贞同性恋理论”这个视频,理解起来容易一些。

 

1.引言

时至今日,人类仍然没有研究透彻同性恋的本质,足见这一问题的高难度。六年来,本人用美、抗衡和进化三种不同的思想对这一难题进行了持续研究,发现最终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本文,有可能是人类首次揭开同性恋之谜。由于笔者研究所用的思想和前人完全不同,可以说从来没有人用美、抗衡和进化来研究同性恋,所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与前人几乎没有丝毫关系,所以不必进行前人研究综述。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同性恋本质是如此的困难,一定是有人类还未掌握的知识、原理和理论在阻碍着人类的研究。所以,在笔者提出几个令读者感到别扭、歪曲、以偏概全或过于夸张等的论断时,请读者抱着海纳百川的心胸来接纳,通读本文一遍后再细细琢磨读者的论断是否正确,毕竟研究透彻同性恋的本质需要大的理论跨越。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一个切入点,对同性恋的本质进行分析呢?笔者认为,最佳切入点是异性恋男性和同性恋男性,见到美女的饱满乳房后的天壤之别的反应。就异性恋男性而言,见到美女的饱满乳房,会立即受到强烈的刺激和吸引,会非常的兴奋;而就同性恋男性而言,见到美女的饱满乳房,则感觉是见到两个奇怪的凸起,完全没有刺激、没有吸引、没有兴奋。为何同样是美女的饱满乳房,在两者看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一定是两者的大脑对美女饱满乳房的反应不一样,正如脑溢血导致部分肢体失去功能一样,是脑控制着身体,大脑是控制中心,积血压制哪里,哪里就失去功能。同样的,就人类对性的反应一样,不是性器官的事,而是脑的事,是脑在控制着性刺激。那具体的反应原理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从美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下面几个小节,笔者将分析一下宇宙与美、宇宙与审美、异性之间的审美,以此来揭示这一生物学原理。

  1. 宇宙与美、宇宙与审美

2.1宇宙与美:宇宙是由美构成的

研究宇宙的科学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并且有专门的研究科学中的美学的学科,例如数学美学、物理美学和化学美学。所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宇宙是美的。但是,这个结论对于研究同性恋本质而言,还是有些浅薄,我们需要得出更一步的结论:宇宙是由美构成的。这一结论是否成立,可以看看科学大师是否赞成这一结论。物理学方面,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莫过于爱因斯坦。同爱因斯坦合作提出ERR悖论的科学家N.罗森说:爱因斯坦“在构造一种理论时,他采取的方法与艺术家所用的方法具有某种共同性;他的目的在于求得简单性和美(而对他来说,美的本质终究是简单性)。”。科学家B.霍夫曼说:“爱因斯坦的方法,虽然以渊博的物理学知识为基础,但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数学方面,美籍华裔数学大师、本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陈省身,在接受央视《大家》访谈在回答记者“您认为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时,陈省身的回答简洁明快:“数学的本质是美”。化学方面,笔者没找到大师级的人物表示化学的本质是美,不过读者恐怕能感受到化学的本质是美,因为化学反应生生不息,在宇宙中尤其是在生物界不断展现着化腐朽为神奇,维持着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和转化升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物质角度来讲,宇宙是由夸克、质子、电子、分子、物体、星球等构成的;而从特征和关系上来讲,宇宙是由美构成的,这些美是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一层层交叉关联进化。近100年来,科学美学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旧有的美学,但是至今还绝没有哪怕一个小小的研究结论,称自然界宇宙或其一部分是丑的,所以要么自然界宇宙要么是绝对的亿万个美在发挥着作用,要么是没有丑,要么是只有很少量的丑,而且这些少量的丑被美压制。当然就像地球是沿椭圆轨道而不是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一样,美是不绝对不完整甚至是残缺的。

2.2宇宙与动物:前者赋予后者美,后者自我进化美

因为宇宙是由美构成的,而动物又是宇宙的产物,所以动物必然也是美的。而且,动物远比非生物界复杂,身体运行原理较为复杂、贯通和协调,是较为高级的美。同时,动物还能不断的进化,变得更美。

2.3宇宙与审美:审美是宇宙之美的副产品

宇宙是神奇的、壮观的、富有灵性的,正如人穿了华美的衣服希望别人赞美和审美一样,由美构成的宇宙同样希望也能够实现,让生物审美、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和秀美。宇宙到处是美,自然需要生物有审美。所以,审美是全生命界的事情,是所有动物的事情,绝不仅仅是人类才有的。美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美是自然存在的,没有人类的审美,也一样有美。也就是说,有绝对的美,美就是美,美跟人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人类之所以有审美,本质上是因为宇宙是美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那么人类必然会有对宇宙的审美并体会到宇宙的美。从进化论来看是审美在不断向高级化和复杂化演变,美与审美在同步变化。人类感受到宇宙的美,是自身的审美与宇宙的美的共振。非常重要的是,雌雄异体动物在异性之间会进行审美,而这一审美正是揭开同性恋之谜的一个出发点。

  1. 同性恋的生物学原理美是宇宙的根本属性,宇宙是美构成的,那么雌雄异体动物很有可能通过美与审美来实现吸引与被吸引,相互的吸引。异性之间必然需要审美,来完成相互亲近,爱慕和繁育后代等。此时应该注意的是,例如以异性恋男性来审美女的脸而言,不管这张脸长的多漂亮多震撼,是不会给该男性以淫念的。然而,该男性如果能看到该美女的丰乳肥臀和雪白大腿,则会强烈的给该男性以淫念的。所以,异性之间的审美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审美,不牵扯性,另一种是对性的审美,包括三个方面性征(人类有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以下简称三个方面性征)的美。当前科学家对于异性之所以接近的解释是错误的,至少是严重片面的,例如女性胸大利于哺乳孩子、臀大利于生育,这两个错误解释都是归结为性、归结为生殖,而实际上美却是主要的。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读者会认为,笔者上面的结论3.1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该男性见到美女的诱人的三个方面性征,从而产生明显的淫念,是个性方面问题,而绝不是美方面的问题。请读者认真反复的思考和琢磨笔者以下的分析是否正确。其次,人类异性恋男女之间在性方面的审美关系,与质子和电子是很相似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异性,都有性征(人类有三个方面性征,质子和电子的性征就是其电荷属性),都有审美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人类的性征有三个方面,人类异性恋男女彼此审美相吸的原理有点复杂。不需要,因为需要适当的中和以避免三个方面性征过于极端;如此一来,异性恋男性的大脑审美定向为男性,对女性的三个方面性征有较强的兴奋感、刺激感和被吸引感,异性恋女性亦然。所以,异性恋男女的相互吸引,就如同质子和电子一样,是一个美的问题,而不是性的问题。3.3.1研究思路3.3.2人类生殖器官性分化带来的一大启示:雌雄异体动物由雌雄同体动物进化而来3.3.3用美和抗衡两种思想来研究脑的性分化3.3.4性和美的区别3.3.5同性恋的形成:脑的性分化与三个方面性征3.4.异性恋与同性恋的比较
  2. 关于享受性与美方面,异性恋享受彼此的三个方面性征的美,享受繁育后代的快乐,享受正常性交和边缘性行为的快乐。而同性恋主要享受彼此第二性征的快乐,第一性征的快乐能享受一点(如对于阴茎的硬,双方彼此都是喜欢的),但比异性恋差很多(例如相差80%),第三性征则是完全享受不到,因为双方的性在脑中的器官都是雌性的,或者说都是雌性性心理感应区,不存在异性相吸。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同性恋的本质是残缺的异性恋,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大小,假设异性恋是3,则同性恋者只有1.2。
  3. 在3.3.3中,笔者已经指出,以男同性恋为例,如果其在围生期的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对比值不够高,则会变成同性恋者,因为他的性在脑中的主要器官是雌性心理感应区或者说雌性审美感应区,可以理解为该男性的大脑是女性的大脑。原理在于,这一雌性器官或者说雌性心理感应区又或者说雌性审美感应区所决定的,该男同性恋喜欢的他人的三个方面性征,例如分别是刚毅、直爽、硬朗、笔挺、肩膀开阔、硬、勇敢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只有男性身上有,所以该同性恋喜欢男人,对女人不感兴趣。所以,在男同性恋者的眼睛里,美女的饱满乳房只是两个奇怪的凸起。再具体一点,就美女的饱满乳房而言,其特征是柔软、丰腴和曲线美,而男同性恋喜欢的是硬朗、瘦削和笔挺,所以男同性恋对美女的饱满乳房感受不到刺激。
  4. 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笔者思考许久得出如下结论:性是指性交欲望、性快感、性压力、希望繁育后代、对性的神秘感和渴望;美则是对三个方面性征的欣赏和关注,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感。具体举几个实例: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到异性三个方面性征的美,此时美一般大于性,因为很少有人在大街上见到异性就想性交,而只是欣赏对方的美。对于一个从未有过性经历的青春期男孩而言,性的需要远大于美的需要,哪怕60岁的老太婆也可以满足其性需求。对于多年未见过女人的男囚犯,性大于美。异性恋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有生育孩子的愿望在发挥作用,这是性的问题,生殖的问题,生育的目的会暗地里指引着男女走在一起。夫妇性生活前戏阶段,性和美差不多,性交阶段则性为主、美为辅。通过以上对性和美区别的分析,有助于使读者认识到性取向属于异性恋但双方还未相恋的男女之间,对对方的三个方面性征的感受,一般情况下确实是美的感受,而不是性的感受;双方的相互吸引,一般情况下是一个美的问题 ,而不是性的问题。
  5. 既然雌雄异体动物由雌雄同体动物进化而来,那么必然的在其脑的性分化完成之前,其脑中有两个潜在的能发育成性心理感应区的小器官。那么到底由谁最终发育成性心理感应区呢?也就是说,大脑的性别的和审美特征的是如何决定的呢,这就需要用男女合作抗衡原理和美的原理:对于异性恋的男人和女人,原理是谁强势谁合格(主要性激素与次要性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对比值【以男性为例,主要性激素是雄性激素,次要性激素是雌性激素;以下对该值简称为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足够高,从而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足够美【例如就男性而言,更加的刚毅、直爽、硬朗、笔挺、肩膀开阔、勇敢】),谁就发育成性在脑中的性心理感应区,决定了脑的性分化;对于同性恋的男人和女人,原理是谁不中用谁不合格(主要性激素与次要性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对比值足够低,从而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不够美)谁就退化,相反的一方发育成性在脑中的性心理感应区,决定了脑的性分化。以上的合作抗衡原理容易理解,但这是如何实现的则成为一个疑问。笔者猜测,在性心理感应区附近,有一个第二性征与第三性征强制基因形成的器官,性激素对比值合格则该器官“放行不过问”,该人成为异性恋;反之则该器官强行退化掉对应的小器官,另一小器官则发育成性心理感应区,从而该人的性心理感应区与其生理性别是相反的、倒错的,该人成为同性恋。
  6.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现象,可以为人类进化史提供启示。例如就像人类的胚胎在发育某个阶段会有鳃裂,从而推断人类的遥远祖先是生活在海中,以及人类的胚胎还会在发育某个阶段长有尾巴,从而推断人类的祖先曾类似猩猩一样长有尾巴。在人类处于母体中进行生殖器官的性分化时,有一个关键是两套生殖管道(弥勒氏管)和(沃尔夫氏管)在同一个体中只能有一套发育,另一套则退化,而有两套生殖管道是雌雄同体动物才应有的特征。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雌雄异体动物在由雌雄同体动物进化而来。只要这一启示和推断成立,则为揭开脑的性分化之谜打开了一扇窗口。
  7. 脑的性分化研究当前几乎是一片空白,笔者结合人类生殖器官的性分化得出的一个启示,加上美和抗衡两种思想,基本构建了脑的性分化原理。
  8. 3.3脑的性分化原理
  9. 所以再次,我们需要研究一下人类异性恋男女彼此审美相吸的原理是什么。答案是这样的:人类男女体内有雌雄性激素,这两种性激素在功能上是完全相反的,就像正负电荷性质的相反;性激素作为配体,在人体的生殖系统、脑系统和几乎所有的其他身体系统都有受体,双方结合的结果便是三个方面性征和脑的性审美定向(在围生期);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对于男性而言,是多量的雄性激素和少量的雌性激素来决定其三个方面性征,并不是说相反的性激素一点也
  10. 首先,请允许笔者先做个比方。质子和电子分别各带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从性的角度来认定完全符合异性相吸。如果电子和质子是有生命的,那么电子的眼里只有质子,质子的眼里也是只有电子,就像歌曲中唱的一样“我的眼里只有你”,双方深深的被对方所吸引,如果说电子和质子能审美的化,那么他们在彼此眼里是最美的。
  11. 3.2到底是对性的审美,还是本身就是个与美无关的性问题?
  12. 3.1两种审美:对性征进行审美的重要性
  13. 主次性激素血清浓度对比值不够格从而形成同性恋的原理首先,我们大体猜测,单个性染色体在分泌性激素方面有两个相吸而又抗衡在一起的潜力。就像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相吸而又抗衡在一起形成磁铁,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就像男人和女人相吸而又抗衡在一起形成人类社会,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这两个潜力在单个性染色体这一层次相吸而又抗衡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而且还能发生相互作用,这是第一层次的抗衡。两个性染色体合成在一起形成性腺时,四个潜力就同时相吸而又抗衡的合成在一起,形成性腺分泌主次性激素的能力,这是第二层次的抗衡。对于单个染色体有两个相吸而又抗衡在一起的潜力,只要这一猜测是正确的,那么下文的推理就是正确的。大家都知道,睾丸也能产生雌性激素,卵巢也能产生雄性激素,这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学常识。首先,卵巢的特点是分泌多量的雌性激素和少量的雄性激素。其次,卵巢由两个X染色体决定。以上两个条件可以推理出单个X染色体有两个潜力:分泌多量雌性激素的潜力和少量雄性激素的潜力。同理,我们也可以分析睾丸及其分泌的性激素,结论是单个Y染色体有两个潜力:分泌多量雄性激素的潜力和少量雌性激素的潜力。
  14. 4.2单个性染色体分泌两种性激素的潜力
  15. 4.1双层抗衡

4.3同性恋主次性激素血清浓度对比值不合格的原理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不复杂的逻辑推理,以男同性恋为例,解释其主次性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对比值不合格,从而导致自己在脑性分化阶段成为同性恋的原理。我们以一名男性为例说明吧,我们用“X强Y弱”来表示他的性染色体组合。首先,他是名男性,所以他只有睾丸,这个生理特征决定了他的雄性激素浓度高,雌性激素浓度低,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X强”的两个潜力与“Y弱”的两个潜力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而言“X强”有分泌强雌性激素的潜力(比一般的X染色体强很多)和分泌弱雄性激素的潜力(比一般的X染色体弱很多),同样“Y弱”有分泌强雌性激素的潜力(比一般的Y染色体强很多)和分泌弱雄性激素的潜力(比一般的Y染色体弱很多)。这四个潜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了一定的“加剧效应”,是“X强Y弱”这名男性的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的能力明显低于一般男性,分泌雌性激素的能力明显大于一般男性。从而,该男性的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太低,如果这名男性的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低到了一定限度,缺乏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的美了,那么他的大脑会在脑性分化期把自己强制变成同性恋。一个实验证据就是,许毅在其博士论文《男性同性恋的相关问题研究》中针对男同性恋者的实验统计数据显示:TT与E2的比值(即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的高低方面,被动型组男同性恋者(共60人)为(18.8±8.6),主动型组(共32人)为(24.1±12.5),均低于正常男性对照组(共60人)的(26.7±14.3)。但是该实验证据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样本量太少,笔者认为样本量达到千人以上结论才可靠;二是笔者认为决定某人到底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应该有个临界值,该实验证据看不出来。

5.性的进化史与雌雄性激素对比值问题

虽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人类在生物进化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性的进化史几乎没人研究过。当然,笔者也只是从逻辑上简单推理一下性的进化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雌雄性激素对比值对于雌雄异体动物非常重要,且运行区间较小。大体过程如下:首先从无性繁殖到雌雄同体、自体受精,再进化到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进一步进化到从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最终到雌雄异体。需要指出的是,在雌雄同体阶段,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的浓度对比值是精确的1:1,差一点也肯能会导致无法自体受精、忍受一小段时间的煎熬。也就是说,这两种性激素的浓度对比值在性的进化史上,其出发点是非常苛刻的,那么在其今后的进化过程中,波动范围或者说运行区间将较小。换言之,波动范围小是雌雄异体动物性激素浓度对比值的必然特征。

6.对性总线与美总线的探讨

6.1人大脑中应该有性总线与美总线

性是宇宙最基本最广泛最强烈的东西,性激素左右着整个人体,所以性激素一定是左右着整个大脑,一定有一套总线,人大脑的一切接收和发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这个总线,从而人的大脑接收和发出的东西都被染上性的色彩,同时性心理感应区则是性总线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人类还有美总线,人大脑的一切接收和发出的东西,都会被该总线评价为是美还是丑。

6.2性总线与美总线的关系

大脑的几乎一切都被染上了性的色彩,同时这种染色在异性对方那里感受起来都是美,就其自身而言也确实是种美。例如,异性恋男性的逻辑思维倾向,是性染色的一种美,异性恋女性的情感思维倾向,是性染色的一种美。所以,性总线和美总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性总线的美是美总线带来的美的一部分。两个疑问是,人类的审美总线是否与性总线相连呢?性总线与美总线的关系,是否像人类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之间的关系呢?

  1. 18个小结论、小灵感与小疑惑7.2异性恋男人对男同性恋的吸引,远大于男同性恋之间的相互吸引,因为异性恋男人的第三性征对男同性恋的吸引是强烈的。可惜异性恋男人决不会跟同性恋男人相恋。7.4自然界中的性现象和异性之间关系,物理科学研究的较多。我们以光的波粒二象性来做个类比。首先,性征具有性美二象性。就像人类曾经对光的本质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样,性征是否具有性美二象性存有疑问,而且人类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两者有激烈的争论。把性和美视为紧密相关的著名人物,笔者只找到了一个,就是英国的大文豪D.H.劳伦斯,他说:“性和美是一回事,就象火焰和火”。在他的专门论述性和美关系的《性与美》这部短文集中,对女性身体的美描写的极为引人入胜。其次,性征的性美二象性目前绝大多数人认识不清楚,也就是说还没看透性征到底是什么到底意味着什么,异性之间互相看到和体会到对方绝佳的三类性征到底是不是一种美和审美。7.6男异性恋看到女性的丰乳肥臀,是性吗?答案:不是。因为,性这个东西,从本源上讲到底是什么,需要从性在地球上刚刚出现时的面目来看,性就是生殖及相关问题,在这里不是性而是美。7.8数学、物理和化学可以实现归一,而且只能归一为美。7.10美和抗衡共同作用,推动着宇宙的进化,也推动着生物的进化。雌雄同体向雌雄异体进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性恋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不合格品”(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不够美)的自我强制处置。在达尔文的理论中,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是物种进化的两种选择。而本论文提出的同性恋这一自我强制选择,则是第三种选择。7.12为了美得到延续和发展,最好让丑无法参与进化。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不够美就是一种丑,让这个丑不参与进化是雌雄异体动物必然进化出的能力,而让丑不参与进化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丑的动物变成同性恋,从而无法生殖。7.14性染色体形成性腺,是每个潜力与另外三个方面潜力超边际抗衡的结果(前提是可以合作可以对抗,在性质上是有相同又有相异这样才能合作对抗,就像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仅仅是芳香化的区别一样,相同的是主体,相异是附属)。对这四个潜力进行分析,一定能够找出对应的基因片段。找出来,就知道生孩子是同性恋的概率有多大。如果能控制那两个性染色体结合,就能避免绝大部分同性恋的出生。可以建设一个同性恋者的决定其雌雄性激素及其合作抗衡抗衡关系的基因片段数据库,由于这四个基因片段应该并不复杂,所以该数据库的建设应该并不耗费很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费用。7.17对一起极为罕见的双性人强奸案例的解释。笔者于1996年—2000年在山东经济学院读本科时,曾在报纸上看到一起极为罕见的双性人强奸案例。故事大概是,几个农妇到公安局报警,称被一有两个孩子的农妇强奸并怀孕。警察觉得蹊跷于是拘留了该农妇。在接下来的检查中先是未发现问题,直到在检查阴道内壁时发现从阴道内壁钻出了一个勃起的阴茎,这才真相大白,原来该农妇是个双性人,有完整的女性生殖系统和完整的男性生殖系统,而且能分别产生卵子和精子。其实警察没思考到的是,该农妇的大脑既有雌性心理感应区,又有雄性心理感应区,是极其罕见的脑和生殖系统都是双性的人。另外,其实在几年前,网上有过一个很有趣的新闻,说某人白天当妓女晚上去嫖妓,该新闻没有下文,所以大家不知道该人为何如此。而笔者一看到该新闻,就知道该人和那个农妇在性生理和性心理上是完全一样的。8.用本文理论解释同性恋相关现象8.1为何同性恋者的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比常人低?8.2为何同性恋仍然较为炽热?8.3双性恋是怎么回事?8.4为何对同性恋者注射性激素不能恢复其“正常”的性心理?8.5为何同性恋不明显遗传?8.6为何同性恋者的兄弟姐妹有可能不是同性恋者?
  2. 本理论对该现象的解释是,例如一对夫妇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弱Y弱”和“X强X弱”,则生出的男孩为同性恋者的概率是50%(“X强Y弱”组合与“X弱Y弱”组合各有50%的概率),生出的女孩为同性恋者的概率也是50%(“X强X弱”组合与“X弱X弱”组合各有50%的概率)。
  3. 本文对该现象的解释是,男同性恋者的性染色体组合为“X强Y弱”,其为后代提供的性染色体为“X强”和“Y弱”。如果该男同性恋者提供的“X强”染色体与其妻子提供的“X妻”染色体相结合,出生的后代必是女孩,该女孩的性染色体组合是“X强X妻”。无论“X妻”在分泌主次性激素方面的潜力如何,“X强X妻”都不可能表现为“X弱X弱”,从而该女孩一定不可能是同性恋。如果该男同性恋者提供的“Y弱”染色体与其妻子提供的“X妻”染色体相结合,出生的后代必是男孩,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合是“Y弱X妻”。该男孩是否也是同性恋,取决于其“X妻”是否也像他的父亲“X强Y弱”的“X强”一样:分泌雌性激素的潜力很强、分泌雄性激素的潜力很差。必然的,“X妻”与“X强”在分泌性激素方面特征较为相似的可能性较小,那么多数情况下就可以避开“加剧效应”,所以同性恋不明显遗传。所以,同性恋者出生的后代也是同性恋者,属于巧合,而不是必然。可以肯定的是,同性恋者的后代虽然不一定是同性恋者,但是是同性恋者的概率却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异性恋者的后代。
  4. 本文对该现象的解释是:在其围生期,雄性心理感应区没有形成,退化掉了,对雄性性激素完全不敏感,注射再多也无效。
  5. 本文对该现象的解释是,其实双性恋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此人的性心理感应机制发生了返祖现象,也就是说其雌性心理感应区和雄性心理感应区都是正常的;二是此人的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恰恰处于临界值,雌性心理感应区和雄性心理感应区都成功发育;三是发生疾病,疾病导致两个性心理感应机制中的任何一个都没关闭。
  6. 按照上文的分析,他的雄性心理感应区或者说雄性审美感应区退化掉,体内有雄性激素而且浓度较高,但已经无法实现雄性心理的感应。同时,他的雌性心理感应区或者说审美感应区倒是正常着呢。不错他不是女人,可惜他的睾丸分泌雌性激素,尽管浓度低,但作为刺激他的对男性的好感和性倾向已经是饱和的。
  7. 见上文。
  8. 判断某个理论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该理论是否能解释相关领域的现象。笔者轻松的回答了以下8个问题,并且上面的18个小问题有的本身也属于是对同性恋相关问题的解释,有力的证明了笔者的同性恋理论很有可能是正确的(以男同性恋为例):
  9. 7.18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多,以及生男孩越多越容易生出男同性恋的的原因。在围生期,男性婴儿在子宫中产生雄性激素,随着脐带进入母体,改变了母体的雌雄性激素浓度对比值。因为该值对母亲很重要,母体迫不得已增加雌性激素的分泌量以维持比值。增加的雌性激素进入男孩身体,导致男孩的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下降,从而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性较女孩大。出生多个孩子并且男孩较多的情况更是如此,愈发严重,所以更容易成为男同性恋。
  10. 7.16性总线和美总线脑部的何处可能不容易寻找,有个简便方法是寻找多对一的复合受体。这种受体同时结合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但结合多少有较大的差距。
  11. 7.13 就物种总体而言,同性恋决不是一种无奈、一种可悲。恰恰相反,有了同性恋,物种总体才如此美。
  12. 7.11宇宙是美的,但也是不完美的,美中不足是宇宙的根本属性。雌雄异体动物在性这一方面的美中不足,就是同性恋。动物仅仅依据自身的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就判断自身的第二性征是否美,进而决定自己是否应该是同性恋,也是不完美的。
  13. 7.9异性相吸之所以是美,是因为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规律,最炽热最强烈。
  14. 7.7相吸而又抗衡是宇宙的根本特点,也是雌雄两性的根本特点,所以不能只看到两性间的吸引,还应该看到两性间的抗衡。相吸而又抗衡,导致了同性恋的出现。异性相吸,但一般都会又被相互阻隔、分离,或主动阻隔、主动分离。例如电子被原子核的强力排斥,从而只能与质子忽近忽远;例如地球上的物体,真到了地核,反而没了吸引;例如月球被地球吸引,被旋转所阻隔;例如男女之间婚姻之间。抗衡存在的根本理由,是相互吸引的异性,一旦没有阻碍的吸引在了一起,也就完全丧失了相互吸引的理由,完全的合二为一,失去了双方的存在。所以,保持双方的独立,被分离、甚至双方同时又有对抗关系,是双方得以存在的前提。这样的结果,是双方既吸引,又保持着独立,而吸引和独立是造就这个世界的前提。就像两块磁铁,甲的南极与乙的北极相互吸引,如果让这个极吸引在一起,则甲的南极与乙的北极完全消失。
  15. 7.5男同性恋者的用情不专一和性滥,造成了艾滋病的大范围传播。因为其所感受到的来自性伙伴的吸引是残缺的,只相当于异性恋的4成左右,所以很难实现爱的唯一性。由于其肉体的吸引是强烈的,精神基本没有,所以不停的寻找男同性恋者以寻求刺激。由此,男同性恋组成的家庭不适合收养孩子。
  16. 7.3异性恋男女之间性和美的吸引,有太多太多,心理学家和文学家知道的相对多一些。所以,请不要以为这个吸引的范围只是笔者罗列出来的这么少。而且,许多吸引是可以归一的,例如坚强和不屈不挠可以归一为刚毅。就像物理学家仍然没有把宇宙里的作用力成功归一,异性恋之间性和美吸引的归一,也难以彻底归一成一种。
  17. 7.1异性恋男女之间的异性相吸,本质是性激素染色之间的相互吸引。只不过一边是被性激素染色的三个方面性征,另一边是被相反性激素染色的性心理感应区(在本区可实现对异性三个方面性征的审美)。雌雄同体动物异性相吸的本质,就是雌雄两种性激素染色的吸引。在性心理感应区和三方面性征的特点方面,是恰恰相反从而相吸的,和质子与电子恰恰相反从而相吸有相同之处。

8.7为何给小白鼠在围生期注射严重过量的相反性激素,会导致小白鼠同性恋的发生?

该问题于上世纪末通过实验而提出,极难回答,回答对了对于认识同性恋的本质有重大意义,遗憾近20年来无人能够回答该问题。笔者的回答是:性染色体Y与X在进化中越来越强大。生殖系统、三个方面的性征同样变得强大。但在进化中,主次性激素血清中的浓度对比值的是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波动的。假定给雌性小白鼠在围生期注射严重过量的雄性激素,一方面会导致雌性小白鼠的雄性激素成为“主要性激素”,而雌性小白鼠体内的雌性激素则成了“次要性激素”。在这里,促进雌性小白鼠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合格同性恋”,也就是说性心理感应区能够吸纳的“主要性激素”过高,高出“次要性激素”20倍(依据许毅测定的男性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大体推测)以上,也就是吸纳、接受雄性激素浓度提升20*20=400倍以上才会造成的同性恋。然而,接受如此高的比例在小白鼠的脑部是不可能的,因为主次性激素血清中的浓度对比值的是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波动的。所以,试验中促进雌性小白鼠成为同性恋的是第二种可能性,即“不合格同性恋”,才是现象背后的真相。比如,假设小白鼠的脑部能够接受的性激素最高浓度是100,则超过100的再浓的性激素其有效浓度只有100,则该实验中“主要性激素”与“次要性激素”的浓度真实有价值对比值是100:20,此种情形下显然形成不了异性恋,只能形成一般意义上的同性恋,即“不合格同性恋”,因为其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仍然偏低、不合格。

8.8为何性染色体核型为XXY的男性不是同性恋?

按照上文的分析,如果某人的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低到一定程度,他就会成为同性恋。可是根据百度百科,性染色体核型为XXY的男性主次性激素浓度很低,身体有不同程度的女性化特征,但铁定不是男同性恋。这个问题的回答让人有些垂头丧气,我们只能说主次性激素血清中的浓度对比值的是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波动的,并且区间低值是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波动,低于一定程度,就按照监测不到来处理。4.7和4.8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界定了是否是同性恋的主次性激素浓度对比值的运行区间。

9.结束语

自2012年初至今,笔者研究同性恋问题。希望笔者的研究是有价值的,甚至确实是人类首次揭开同性恋之谜,那么也不枉费笔者所付出的心血。在此笔者也说明一下,其实美、抗衡和进化是笔者对宇宙的认识,所以其实这是笔者哲学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笔者是用自己的哲学在分析同性恋问题。本文的研究表明,同性恋是一个纯粹的生理问题、生物问题,是出生前后形成的、不可逆的。在此条件下,为了让同性恋者们有个归宿、有个家,应该允许一对同性恋者组成家庭,尽管这个家庭比异性恋家庭要脆弱很多。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1虹马 » 人类首次揭开同性恋之谜---倪云贞同性恋理论

评论 抢沙发

Hi, 请登录     我要注册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