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话唠版《上帝之国》:芬兰小奶狗与叙利亚难民的短暂恋情

🔗1号电影网:

【芬兰第一部同志电影】

在巴黎读大学的男青年李维(Leevi),放假回芬兰帮助父亲修葺湖边度假小屋。

父亲性格保守且专断。

由于母亲的离世,李维与父亲的关系一直紧张且敏感。

叙利亚难民男青年塔里克(Tareq)为了寻求政治庇护来到芬兰,经介绍被李维的父亲聘请来帮忙翻修小屋。

当李维的父亲因事中途离开,恰好留给了两个男人之间单独相处的机会。

从各自的家庭聊到国家,从兴趣爱好聊到人生愿景,两人在如诗如画的夏夜芦苇荡里,彼此暗生情愫。

然而,在陷入甜蜜爱情的同时,两人之间也存在着隐患。

比如归来后的父亲,对于儿子的同性恋情并非熟视无睹;而逃离家乡的塔里克,身上亦肩负着家人的责任······

《芦苇荡的时光》从剧情架构到人物设置上,几乎完全撞车《上帝之国》

儿子和父亲之间的紧张关系,父亲招工而来的青年助工,助工与儿子两人独处后心生爱慕。

要说两部电影最大的不同,那即是《芦苇荡的时光》里加入了政治因素。

通过强化一个背井离乡的难民身份,使得同性恋人面临的现实更加艰难,同性之爱与种族政治等强大的外在因素相比,更加显得脆弱无力。

导演没有预料到的是,给电影加入政治因素,竟成了这部电影被诟病的地方。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

但由于电影时长、编辑功底的原因,使得《芦苇荡的时光》无法承载类似难民、种族等宏大的政治内容。

另一条副线,李维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导演也没有讲清。

父子的关系困局,没有交代来由,之后去向表达模糊。

最后在结尾处匆匆了结,导演似乎对这个问题刻意留白,给观众遐想的空间。

遗憾的是,直到电影结束,在经历与父亲、与恋人两段关系后,我们并没有看到男主角李维的成长。

当然,《芦苇荡的时光》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影里呈现的北欧风景。

湖水、船只、木屋、芦苇荡、日出、天空,镜头任意停格一处,自然景观都美得像是一幅油画。

即使是在室内,两位男主闲聊的封闭空间里,亦打光柔和,构景别致,观感舒适温暖。

除此之外,电影里情感的表达非常细腻。

没有激烈的肢体冲突,没有夹杂泪水的呐喊,所有情绪,或喜悦、或悲伤、或委屈,都在肃穆的表象下暗流涌动。而包含文艺思想和自然背景的段落式台词,像是在清晨的图书馆里翻阅一本许久未曾打开的书。

两位男主的几段床戏很敬业。

原始、直接、充满力量感,特别是适合时宜的喘息声,逼真之境如观摩现场。

尤其是事后,镜头中两人指尖划过彼此的皮肤,触碰,缠绕,又是柔情四溢。

其实没有看《芦苇荡的时光》前,澈澈一直以为北欧的小国对LGBT群体的接受度会很高,并非如此。

电影中的父亲说,“你们俩在这里卿卿我我,我如何面对村子里的人?”

2

【爱的力量要强过现实,爱才能继续】

影片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李维的脸上都没有笑容。

直到塔里克出现。

塔里克不会芬兰语,难以和父亲对话,李维充当两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那个时候,李维的脸上才浮现笑容。

李维偷看他里克,被发现后躲闪的眼神;塔里克对李维同样揣测,臆想。

不知是从第一次见面起,还是父亲离开后两人的独处,这段感情开始萌生。

可是这段感情注定没有未来。

因为两人完全无力抗击现实的力量。

这现实的力量包括彼此的身份、相遇的时机。

同样的土地,对于李维来说,是他想逃离的故乡。

故乡里有他不想缅怀的过去,有他不想反复的情绪。

对塔里克来说,这片土地是他向往的异乡。

异乡里有他渴望的平静生活,也有让他深感孤独的疏离。

相识、了解、天雷地火的情欲过后,只剩下苍凉的现实。

继续爱情的勇气还没来得及汇聚,就被击打的支离破碎。

爱情从来都不单是诱人的身体在一起缠绵,会面对来自客观世界的阻挠。

李维的家庭关系和学业,塔里克的种族和责任。

只有爱是不够。

爱要和现实相融。

若无法融合,只能爱的力量强大过现实,爱才能持续。

遗憾的是,李维和塔里克的爱情还未成长壮大,就面临分离。

最后,塔里克在恋人父亲充满种族主义的羞辱下离开了。

直到离开,李维没有谈到两人的未来,塔里克没有读到关于他的文字。

记忆中阳光轻抚过两人的面颊,芦苇丛洒落在身上的斑驳,湖中激起的层层波澜。

而如今所剩下的,只是一片无声无息的风景。

李维和塔里克。

他们在彼此的人生里短短地走了一遭,然后离开,各奔前程,各怀希望,各承悲伤。

在往后天各一方的岁月里,他们会用多少时光来怀念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

🔗1号电影网

可用免费观看全网最新最全 国内外耽美电影、同志电视剧、同志综艺、同志动漫资源,乐享同志影视。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1虹马 » 话唠版《上帝之国》:芬兰小奶狗与叙利亚难民的短暂恋情

评论 抢沙发

Hi, 请登录     我要注册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