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世界艾滋病日|懂艾、不恐艾

「怎么样,克林特,今天打算去哪儿潇洒?」

「再给我一杯啤酒好吗?小甜心~」

「你他妈说什么?」

「我说再给我一杯冰镇啤酒,小~甜甜」

「你屁股想被踹了?」

「别,我可不想沾到什么基佬血」

朋友的这句话彻底惹怒了罗恩,他愤怒地冲上去,两人扭打在一起。被制止过后,罗恩看着熟悉的朋友眼里只剩下厌恶和恐惧。酒馆里的其他人也小心翼翼地远离他。他才明白,感染了HIV,意味着对抗的不仅仅是疾病,还有来自他人的恶意。

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选用了一个恐同直男的视角,展现艾滋病对于那个时代的意义。在那个艾滋病刚爆发的年代,这个新出现的、未知的、死亡率极高的病毒将同志群体推上了风口浪尖 —— 由于那时正处于性解放运动的高潮,加之当时的同性恋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意识,使得男同性恋之间的感染率飞速上涨。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疾病与男同性恋划上了等号。

于是才有了上面的那一幕,被医生告知只有30天生命的罗恩,本希望能找回昔日的些许快乐,却被多年的好友如此对待,打碎了罗恩这个钢铁直男赖以生存的骄傲。

可是罗恩是个不愿意服输的人,越多的敌意越能激发他的求生欲,他想活给那些不看好他的人看。他的求生欲可以让从不看书的自己泡一整天图书馆查找资料;他的求生欲可以让他不择手段地弄到还在临床试验的药物「AZT」(当时美国药管局唯一批准面试的抗艾药物)。对这个疾病的认知渐渐覆盖了他的恐惧,他发现自己其实可以活得比30天更久。

好景不长,随着药物更加严格的监管,弄不到「AZT」的他,再次昏迷进入院。也因此结识了喜爱异装的雷蒙。

雷蒙在剧中作为关键性的人物,因为巨大利益推动下和罗恩一起非法贩卖国外的艾滋病药物,同时,雷蒙也重塑着罗恩的世界观、人生观,让罗恩开始理性地认识、接纳这个站在风口浪尖的群体。

饰演罗恩的马修·麦康纳和饰演雷蒙的杰瑞德·莱托因为相当出色的表演以及近乎疯狂的敬业程度(1个月内暴瘦几十斤来诠释角色形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男配,双双成为了那一年奥斯卡最没有悬念和争议的奖项。因为他们两人和影片本身,让大众更加具象化地看到一个直男与异装癖同性恋的感性与纠结、那种无助的求生欲与生而善良的美。向世界证明着——艾滋病不该成为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签。

电影的结尾,有着和《我不是药神》里同样悲壮的气息。

一个人

从利益至上向责任至上的改变

背负着一个群体的求生欲

不惜牺牲自己

为弱势群体争取生命的权益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三十周年

HIV也不再是一个可怕的词语

自从鸡尾酒疗法被发明

艾滋已经成为一个慢性病

不仅坚持治疗可以活到理论寿命

而且并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我们再也不需要像上世纪80年代一样认为:

HIV阳性=等死

跳水王子“洛加尼斯”,一个1960出生于美国萨摩亚的男孩,一个当年横空出世获得了84年、88年夏季奥运会双料冠军的跳水天才。在20多岁,本以为遇到了心爱的男人,与对方结婚,却被对方家暴和感染HIV。

伤害他的男人因为懦弱与恐惧,早早地离世。而洛加尼斯积极配合治疗,则非常健康地活了下来。他退役后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的防治与宣传,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所有害怕艾滋病的人——艾滋病并不可怕。他用自己的自传『破水而出』向人们证明了,在生命的力量面前,艾滋病仅此而已

可是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

都总有人在消费着这个疾病

消费着关注着这个疾病的人群

艾滋病的妖魔化如同当年对同性恋的妖魔化一样

别有用心的人一边断章取义地污蔑着

艾滋病及其受害者

一边消费着人们对这个疾病产生的恐惧

而能够消灭这种恐惧的方法之一,便是向大家一遍又一遍地科普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直到人们不再点进恐艾宣传,不再成为那些恐艾信息的消费者。

明确艾滋病毒的传染途径才能知道如何正确地预防,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感染HIV的高危行为,才知道恐艾的愚昧。

以下是本期的QAF艾滋小科普,小板凳快搬过来~

  • 艾滋(AIDS/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后,过了长达数年潜伏期同时没有接受有效药物治疗导致的免疫力急剧下降,生活中原本无法感染人的细菌/病毒入侵人体导致并发症。艾滋病并不单独直接导致人的死亡,仅仅使免疫系统崩溃,需要结合借机入侵的其他疾病。
  • 所以不建议使用感染艾滋病这种说法,除非你在讲上个世纪的故事。现在绝大多数人生活中遇到的情况仅仅是感染HIV。如今HIV已经有药物可以控制,不可以再将感染HIV与迟早艾滋病发作划上等号。
  • 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血液、母婴、性,而性传播是近些年国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根据疾控数据,近三年性行为传播占新发感染的百分之95以上,安全性行为教育的缺乏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全人类都需要严肃面对的疾病,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可以防止HIV的感染,还可以防止其他性病的传染。
  • 性本身没有错,任何种族、性别认同、性取向、年龄等都拥有享受性的权利,但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缺乏安全保护的性可能会带来性传播疾病的困扰。
  • 我们需要的不是诸如「洁身自好」这种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自我阉割抑或道德勒索,我们需要的是系统且正确的性教育例如性教育组织玛丽斯特普推出的性教育在线课程(复制 https://study.163.com/topics/sexuality-education 到浏览器打开),让我们可以在面对性时,懂得如何规避性所带来的风险,探索/享受性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 戴套戴套戴套——无论和谁发生性关系,无论和对方在一起了多久,都强烈建议至少在插入式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这无关是否爱对方,侥幸心理往往是感染的罪魁祸首。
  • 特殊情况适当使用PrEP(HIV预防阻断药:性行为之前服用)和PEP(HIV暴露后阻断药:高危性行为之后72小时内服用)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不过两者价格在大陆相对较贵且较难以买到,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特殊情况(如安全套意外破裂等)需要请及时向当地的HIV/同志NGO咨询,例如上海青艾、武汉同行等等。
  • 养成定期检测的习惯,如果半年内有性行为且最早一次距今不低于3个月,推荐每半年检测一次。本地提供检测服务的HIV/同志NGO的友善程度一般超过疾控中心(现实是哪怕发达城市的疾控都可能出现恐同工作人员),甚至许多机构还提供知识科普或心理咨询服务,值得优先选择。你可以在这里查找本地是否有HIV相关机构(可点击阅读原文,或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mp.weixin.qq.com/s/q0S7fSqFPx2C6w1fJ13WjQ
  • 母婴传播已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变成了低成本即可解决的事情,如今只要提早咨询,在正规医生和医院的阻断干预下,双亲不管哪一方或者是双方感染了HIV,都可以通过阻断获得健康宝宝。中国各地发布的统计数据成功率达到98%、99%甚至100%。
  • 如今医疗卫生越发严格的条件下,通过输血感染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但是要避免私下共用针头的情况。
  • 没有高危人群,只有高危行为。任何人都可能感染HIV,这是全人类的疾病,需要我们努力斗争的对象是艾滋病毒,而不是感染了病毒的人。任何恐吓式的宣传都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认清事情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应对。
  • 慎用艾滋病患者称呼。这个称呼一般仅用来指携带了HIV7-10年(部分变种病毒可快至4年)后出现并发症时期的人,在鸡尾酒疗法未发明的上个世纪非常普遍,而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已极其少见。非此类情况,都不能算艾滋病发病,仅仅是HIV携带者而已,无论是否已开始服用药物。艾滋病患者的称呼带有严重的污名,往往会给予被称呼者极不友好的印象,甚至带来伤害,而HIV携带者只要坚持服用抗艾药物且无交叉感染等,不但永远不会发病,体内的病毒数量还会下降到检测不到的程度。

时至今日

美国CDC,中国疾控等多家组织都发布过声明

支持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的结论

U = U

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

持续检测不到 = 传播不了

People who take ART daily as prescribed and achieve and maintain an undetectable viral load have effectively no risk of sexually transmitting the virus to an HIV-negative partner.

按照规定每日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

达到并保持无法检测出病毒载量的人

实际上没有将病毒通过性传播给阴性伴侣的风险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

2017年9月

http://www.cdc.gov/hiv/library/dcl/dcl/092717.html

而害怕艾滋病的另一个原因是歧视

作为一种疾病,艾滋病是独特的,这并不仅在于它暂时来说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且在于它伴随着无数社会偏见、舆论击、污名惩罚…

我们害怕感染HIV,无论之前有多少成就,有多少贡献,在你感染之后,也会背负各种污名,受到这个世界四处的恶意。我们害怕感染了HIV,哪怕只想安静的活着,也会受到亲朋好友的非议。我们害怕感染了HIV,就会失去基本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HIV感染者并非道德的“罪人”

HIV的传播途径绝没有好坏之分,“母婴传播的孩子才值得被同情,而性传播的感染者应该被鄙视”的道德大棒只是一种虚假的慈悲,其中还夹带对性本身的污名与羞辱,甚至有些人将HIV感染者无脑地贴上滥交、荡妇等价值判断标签。然而HIV的感染并不会专注于任何性别、性取向,更不会挑选个体在社会中的道德评价,所有仅基于HIV感染本身进行的攻击、羞辱、排斥均为歧视(仅由于其身份或归类,而非个人特质,就给予不同且较差的对待)。

人们因不了解或片面的了解对其产生的歧视,只会让感染者隐藏更深,不愿也不敢去确诊、求医、告诉性伴。不但使得社会力量无法更好地帮助ta们,反而会增加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的风险,最终受害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

只有我们摒弃羞辱与歧视,让90%的艾滋病毒携带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知道自己感染的人接受治疗,90%接受治疗的人成功抑制体内病毒再也无法传染给他人,我们才能取得抗艾战役的初步胜利,联合国会员国期望在2030年前结束艾滋病流行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懂艾、不恐艾

消除歧视、定期检测、坚持治疗

艾滋病终有一天会如天花一样成为历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1虹马 » 世界艾滋病日|懂艾、不恐艾

评论 抢沙发

Hi, 请登录     我要注册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