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恭喜台湾同婚法案通过,关于同性婚姻我们需要思考些什么

🔗1号电影网:

《绿色性丑闻 |The Green》
2011 | 美国 | 92分钟

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简称IDAHOT)为每年五月十七日,其源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0年5月17日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中删除。该纪念日是目前公认的国际LGBTI权利纪念日。

由于全球不少国家的同志(同性恋者、跨性别者与双性恋者)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及歧视,国际不再恐同日希望借此呼吁政策制定者、意见领袖、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性少数群体所遭遇的暴力和不平等,推动实现一个不再有同性恋恐惧,不再有跨性别恐惧的世界。

迈克和他的同性伴侣生活在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康涅狄格州,作为一名私立中学的老师,迈克对其学生杰森的关心却被指控为性骚扰。在其继父的推波助澜下,性骚扰事件在小镇上不断发酵,甚至连若干年前的秘密也被挖掘出来,陌生人的闲言碎语,朋友无可奈何的疏远,最后连与自己相互陪伴十五年的爱人也选择离去。

可杰森无论如何也不肯帮助他的老师,哪怕说一句我没有被性骚扰。他离家出走,没有人能找到他。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的迈克,只剩下律师和他站在一起。 这不是一场对美国法律的歌颂,因为最终将迈克解救的是戏剧化的反转,是杰森的坦白。一个人在被证明有罪前是清白的,不是吗?无罪推定是当代法律诉讼制度的核心价值,可是小镇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给迈克定罪量刑,他们用冷漠,怀疑,偏见当作刑求,践踏所谓的无罪推定以及法律的赋权。

为何身为同志,我们面对的却是有罪推定?即使是在同性权利已得到保障的美国,社会大众依然费尽心思想要弄清楚同性恋三字背后隐藏了什么?恋童?抑或以不同姿态出现的污名化的偏见。同性恋的背后倘若隐藏了什么?那便是千万自由的个体对自己生活不同的选择。

对于同志的偏见,随着婚姻平权,它们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撤退,等待着一场暴风雨卷土重来。关于观念的战争无处不在。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立法前或者立法后。台湾同婚的专法与民法之争,就正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把你当人看,还是你本是人。而在美国,这样的纷争经过立法层面的论战后,仍然硝烟弥漫。影片中,在性丑闻爆发之前,迈克与他的同性伴侣在小镇上的生活似乎没有任何偏见或者仇恨。但是隐藏在表面的礼貌下的偏见真的随着法律上的赋权而烟消云散了吗?这一场性丑闻将此揭露出来,像是暴风雨过后的沙滩,潮水退去后,被深埋的尸骸一览无余。而在“没有同性恋存在的”中国大陆,对于同志的歧视与偏见更是肆无忌惮。公务员吴维自杀,青岛崂山男孩自杀,从学生时代到职场。我们对于同志的歧视与偏见正在使每一个同性恋者“被自杀”。 当我们谈论同志平权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同婚合法化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大众对同志的认同,也不能消除传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性少数的歧视,偏见与不公正对待。我们应该把同性婚姻看成性与性别平等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里程碑,而且还是初级阶级。当法律在政治正确的大背景下通过了友同法案,我们也需要反思政治正确本身的表面虚伪认同与真正矛盾的压抑积累。利用社会压力要求别人尊重性少数的话语比利用社会压力要求别人做一个“正常的顺性别异性恋”真的有高级吗?政治正确是不愿意给予彻底平等而做出的可接受的妥协吗?仁慈主义只是把对方看成一个应该获得尊重的客体,这种施舍般的尊重的稳定性是掌握在谁手上呢?

我们性少数社群的知识分子需要不断产生出真正可以改变世人观念的论述,比如为什么与异性恋不同的性少数群体是应该得到平等与尊重的,而不能让人们都用看待一个无法改变的疾病般勉为其难地接受。我们的社会运动者需要意识到法律保障远不是终点而只是起点,我们需要反抗的不但有异性恋霸权,还有父权制本身,不能幻象在倡导婚姻平权的同时还要求保持男性相对于女性的特权地位。

恭喜台湾同婚法案数小时前在立法院正式通过,这背后离不开25年来无数前赴后继默默付出的同运前辈,更有玫瑰少年等人的血与泪。台湾已经在亚洲走出了同志平权的第一个里程碑,在欢庆之时,我们也需要多去思考我们的社会应当如何继续前行。

只有这样不断地反思与扬弃,才能让我们终有一天活在真正平等的时代。

👇

🔗1号电影网

可用免费观看全网最新最全 国内外耽美电影、同志电视剧、同志综艺、同志动漫资源,乐享同志影视。
赞(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1虹马 » 恭喜台湾同婚法案通过,关于同性婚姻我们需要思考些什么

评论 抢沙发

Hi, 请登录     我要注册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