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简中没有真正的酷儿影视

🔗1号电影网:

图片

图片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讲述了一位年轻的中国电影人回到家乡寻找自我的故事,在与母亲进行一次久违的交谈后,两人寻找接纳与爱。”图片这是《温州晚报》在这部短片在戛纳获奖后的报道。近千字的报道只有“酷儿棕榈”这四个字和同志有关。观看这部短片之前我既期待,也不报太高的期望,但还是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下面我就做为一个普通观影者谈谈对这部短片的感受和中国大陆同志群体的现实处境。

图片
图片

短片只有20分钟,讲述一个男同志的同性恋身份被母亲发现后,母亲对同性恋儿子“接受”的过程。通过男主的自述,男主母亲讲述和男主与母亲的对话,展现当下普通人如何面对同性恋者。
在20分钟自述,讲述和对话里没有“同性恋”、“性取向”,更没有“平等对待”、“做真实自己”。男主并不是主动“出柜”,而是自己和男友的对话被母亲发现后才被迫出柜。母亲当时懵了,他也懵了。母亲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接受自己的同性恋儿子,儿子也不知道里如何面对自己的母亲。
短片里浓重的南方口音让我这个西北人听着有些费劲。母亲话里满是伤心和绝望:“你不结婚,亲戚怎么看我们?”“我和你爸爸以后怎么有脸见人”“别人的孩子都正常的结婚了,就你不正常”“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是偏偏你是?”“在别人面前头都抬不起来”!

图片

比起让人揪心的对白,短片的画面和情节更让我“震惊”。《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画面和对话内容无法对应,母亲和儿子对话时,短片画面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个个无关内容的风景?短片男主和父母只出现了一组日常生活画面,与主题搭不上边,和LGBTQ没有半点关系。短片也没有任何同志情节,或者说是这是一个没有故事情节的短片。整个过程是云里雾里!?
假如我不是看了大量有关短片的介绍,绝对看不懂短片,不知道到短片要表达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大陆同志和其家庭见不得光。
这部短片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酷儿影视。回顾这几十年,有一部能清晰表达性少数群体形象,正确诠释性少数群体身份和反映性少数群体生活的中国大陆酷儿影视吗?答案是:无。

图片
图片

这就是我想说的——为什么说大陆至今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酷儿影视?让我们看看欧美酷儿影视发展历程就能明白。
欧美酷儿影视的发展和同志反歧视和平权运动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先了解欧美同志生存大环境。欧美社会在六七十年代同志平权运动之前,对性少数群体的态度是全面排斥,打压和歧视的。欧美社会从三个方面对性少数群体进行打压,迫害和歧视:
一,从医学角度(伪科学)把同性恋等性少数者定义为精神,心里疾病,违反自然规律。认为同性恋需要医学治疗,对其性取向进行矫正。二,从宗教控制的社会道德上将性少数群体定义为罪孽,对神对亵渎,违背人类道德。三,在法律上定义同性性行为违法。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对性少数群体对打压,迫害和歧视,社会对性少数群体进行屏蔽和排斥。在公共媒体上看不到任何性少数群体的有关信息。在这个时期欧美酷儿影视被压制得无影无形。

图片

在《海斯法案》压制下三十到五十年代躲审查,隐晦台词,若有若无的同志角色,虚化的同性情节,六十年代走出牢笼,但同性角色基本最后下场是不得好死。
在七十年,八十年代甚至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性少数群体的银幕形象都非常糟糕,在主流影视里同性恋角色都是让人毛骨悚然,甚至作呕。刻意放大同志“独特”的文化和形象,并站在主流道德上对其批判,戏谑和侮辱——比如《血腥星期天》,《虎口巡航》,《雾都水手》里的同志角色。
与此同时这样的大环境也让性少数群体迷茫,困惑,无法自我认同,不可能正确接受自己。有一部1995年的纪录片《赛璐路壁橱》,该纪录片找出100多部好莱坞影片,分析和总结出美国主流文化对性少数群体的打压,排斥和污名的血泪史。非常值得一看,该纪录片获得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泰迪熊奖最佳纪录片。
真正意义的酷儿影视出现在平权反歧视和社会重新定义新少数群体之后。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欧美国家开始逐渐转变对性少数群体的态度和认识。

图片

首先,就是从科学角度解释性取向的存在。性取向、性向,是指人们认为异性、同性或两性具有浪漫或性吸引力的恒久特定模式。通常性取向可分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三类,而无性恋(认为两性均无性吸引力)则有时被视作性取向的第四类别。性取向是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性学的研究重心之一,但社会学、历史学(包括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出发的研究)、法学也会把其列为研究对象。总之,同性性取向不再被错误的认为是疾病,而被定义是人类中的一种不同于异性取向的正常性取向。有了这个基础,欧美国家的同志平权反歧视才有了正当理由。
其次,欧美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对同性恋歧视的法律条例。并且逐步增加了一些反歧视的法律条例。最后,随着欧美城市化的发展,性解放运动的兴起,性少数群体有了自己的同志社区,同志文化圈和平权反歧视机构。控制欧美社会的阿布拉罕一神教(天主教)原教旨思维被以人为本的现代多元文化取代。性话题不再是禁忌和违背道德的事。大小银幕上的各种禁忌被一一突破,《海斯法案》渐渐成了一张废纸。
欧美同志影视有了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真正意义的酷儿影视出现了。

图片

什么是真正意义的酷儿影视?我们就拿1987年英国电影《莫里斯》来举例。这部上映于1987年的英国影片,彻底摆脱了将同性恋角色模糊化处理或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出现的阴暗角色,电影以三个同志为主角,剧情围绕着同志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展开。电影思想更是超越原著,肯定了同志自我认同。这时的欧美性少数群体摆脱了异性恋主导的社会,以独立的群体在公共空间出现。欧美同志开始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取向,欧美社会也转变对待同志态度,这些变化也在大银幕上出现。真正意义的酷儿影视就在这一时期成熟了。
表现同志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同志的真实处境,这三个主题成了酷儿影视的思想内容核心。
 在21世纪欧美社会终于完成了对性少数群体身份的重新定义。多元性取向的概念替代了异性恋为唯一取向的概念,LGBTQ群体有着和异性恋一样正常的性取向得到了广泛认同。在尊重和保护多元社会的大背景下,欧美酷儿影视已经是多元文化社会里不可缺少的一员。酷儿影视不仅在各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就连奥斯卡也最终把大奖颁给了《月光男孩》。欧洲久负盛名的戛纳,威尼斯和柏林三大电影节也一一推出酷儿影片奖项。性少数群体有了自己的文化表达平台。

图片
图片

南橘北枳,不同的大环境就会结出不同的果实。在一个连基本的性取向知识都缺失的社会,同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是无法做到的。就像《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同志儿子和母亲之间无言以对,同志群体和这个社会更是无言以对。
没有对性取向知识的基本了解,儿子词不达意,母亲茫然不知所措。儿子和母亲最后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这个社会的公共空间(教育,媒体,法律)里没有LGBTQ位置。有关性少数群体的影片被禁映,甚至有点反映性少数者对镜头都会被剪掉。涉及酷儿的话题被阉割,被关小黑屋。这种恐同模式在上世纪都少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乞求接受,纯粹妄想!只有无言的沉默……

图片

自从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开启之后,现代文明的核心在北大西洋两岸。欧美现代文明国家已经完成对性少数群体身份的重新定义,现代文明社会采取多元文化的态度对待性少数群体。而处在文明边缘的有些国家和地区显然还没有开始改变对待性少数群体态度。
不过我们不能放弃,乌云只是一时遮住了太阳。重新定义性少数群体身份,正确认识和接受性少数群体的世界潮流不会改变。
心里面有阳光,乌云就无计可施了!

图片

👇

🔗1号电影网

可用免费观看全网最新最全 国内外耽美电影、同志电视剧、同志综艺、同志动漫资源,乐享同志影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1虹马 » 简中没有真正的酷儿影视

评论 抢沙发

Hi, 请登录     我要注册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