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耽美小说《红尘有幸识丹青》

朱成璧这名字,在他被送入王梓园门下后,就被永久地尘封。
他是丹青,用尽一生的时间,将他天才般的画艺,义无反顾地投入仿画一行中,
他的笔下,古画时光倒流、起死回生;他的天赋可比鬼神。
然而也正因为他鬼神般的能力,招惹上帝王家,成了逸王赵承安迈向皇位的最后一块垫脚石。
面对丹青扭转乾坤的仿画能力,赵承安痛下决心除掉丹青。然而在爱情面前,他几乎能以承受失去的痛楚。
惜他、怜他、爱他……杀他。
他到底该怎么选择?又或者是……放他走,让他自有一片海阔天空?
文案
  丹青和承安
  一个是临仿伪造古画的不世奇才
  一个是处心积虑谋朝篡位的王爷
  一个是伪造的大师,以假乱真
  一个是表演的高手,假戏真做
  在命运之手的拨弄下,何去何从?
  附上阿空为本文所作歌词,以飨各位
  桃之夭夭
  作词/ 阿空
  一树碧桃,其华夭夭。
  金风玉露绯色劫,
  你想要不想要?
  从未想过天荒地老,
  还是爱了无可救药。
  振衣起,片叶不留,
  怎耐得心香一瓣刻骨刀。
  (配唱:缠绕……)
  忍负春风为天下,
  换得寂寥向晚潮。
  长河流月江山冷,
  依稀别梦,桃之夭夭。
  (间奏)
  花林月照,谁的圈套?
  天造地设温柔井,
  你跳还是不跳?
  色戒欲戒情怎能戒?
  生死可逃爱最难逃。
  无生有,天心妙手,
  有还无,问世间谁能做到?
  (配唱:我早已知道……)
  纵是真情无从挽,
  画了,化了,还我逍遥。
  丹青一点白云外,
  花开自在,逃之夭夭。
第 1 章

  夫子庙后头一条不起眼的斜街,因为两旁柳荫低垂,被当地人唤作柳树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条街上一家接一家开起了卖古董字画的铺子。低低的屋檐,窄窄的门脸,阴暗的店堂,一色黑底金字的招牌,低调中隐隐透出些古朴华丽。城里的百姓只知道这里是读书人买文房四宝的地方,干脆把它叫做纸笔胡同,原先的名字反倒慢慢没人记得了。

  纸笔胡同店铺密集,连两侧的里弄也都是招牌林立,只不过门脸寒酸些。从南边第三个弄子拐进去,有一家叫做“古雅斋”的铺子。灰墙灰瓦,广漆的雕花门窗,朴素雅致。东家姓王,是最早一批落户纸笔胡同的老板之一,不过只做书画生意。

  这会儿,王老板正低头看着手里的茶,上好的银针一根根立在盅子里,腾起的水雾恰好模糊了他的脸。堂下站立的母子俩似乎丝毫没有被主人的冷淡影响。小男孩大约六七岁,睁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四下里张望,好奇里带着兴奋。那妇人秀丽苍白,容色憔悴却神情淡然,只听得她柔和的嗓音在屋子里回荡。

  “……先夫在世时和先生颇有往来,也算得上是故交。如今小女子沉疴在身,恐怕不久于人世。这个孩子无依无靠……”

  听到这里,王老板抬起头,缓缓说道:“朱夫人,在下是生意人,开的也不是积善堂,恐怕……”

  “先生请听小女子说完。这孩子受他父亲影响,从小酷爱丹青,也算有几分天赋,若非如此,怎敢麻烦先生。”

  “哦?孩子,你过来。”王老板放下茶盅,招呼小男孩。小男孩抬头看看母亲,得到肯定的答复,这才走到王老板面前。

  面前这孩子有双灵动清透的眼睛。把一双小手提起来看了看,又捏了捏,问道:“孩子,你喜欢画画?”“嗯!请先生教我。”小男孩认真的点点头。王老板直起身子,定定的看着朱夫人:“夫人想必知道,我这古雅斋做的乃是偏门生意。孩子留在这里,别说光宗耀祖,名传后世,只怕一辈子都见不得光了。”

  “凡夫俗子,要那些虚名做甚?只求他平安长大,有一技傍身足矣。”

  眼看着母亲走了,虽然之前说得好好的,自己留在先生这里学画画,母亲回家休养,过些日子再来看自己,男孩小小的心里还是说不出的恐慌,一声接一声的叫着“娘——”,“娘——”。王老板心说:“你娘再也不会来了”,慢慢走过去蹲下:“你叫什么名字?”孩子一边抽咽一边说:“我叫朱成璧。”“朱成碧?嗯,也算有缘。以后你就叫丹青罢,这是你的艺名。你师兄叫水墨。我叫王梓园,我是你们的师傅。”

  “古雅斋”是个小小的四合院,穿过天井,后头三间屋子,左右两间都做了库房。值更的伙计在库房里搭了简单的床铺。中间一间是接待重要客人的雅间,王梓园有事的时候,也在这里留宿。柜上两个伙计都是本地人家初通文墨的小伙子,他们负责招呼顾客,看守店铺,整理库房。

  王梓园在城里另有住宅,和他的店铺一样低调,在僻静的南城,普普通通的门墙,进去以后却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十几个五六岁到十来岁大小的孩子住在这里,他们都是王梓园的弟子,在这里学习书画。

  过了好些日子,朱成碧——对,虽然他也更正过,可是师傅似乎很喜欢那个误会,所以他就从朱成璧变成了朱成碧。何况他已经没什么机会用自己的本名了,他现在的名字是丹青。总之后来,丹青发现那些孩子都是师傅的记名弟子,只有自己和水墨师兄才是入室弟子。柜上的伙计并不是师傅的弟子,也不太知道他们的存在,而他们也从来不到店里去。

  加上自己,一起学习的有十四个孩子。所有孩子的名字都是师傅起的艺名,一律用书画术语,比如章草、瘦金、留白、飞白,甚至包括生宣、熟宣。有一个八岁的师兄唤作纯尾。丹青很是思索了一番,终于想起那是毛笔中的“纯尾狼毫”,心中十分感谢师傅起名时对自己的厚爱。其中水墨师兄最大,十岁,是所有孩子的头儿。师兄弟们同吃同住,年龄相差也不大,自然很快熟悉起来,虽然免不了掐架斗气,彼此仍然亲厚。但是有两条禁忌是一定不能坏的,一是绝不许彼此打听身世,二是绝不可互相交流书画技法。

  师傅有一间专门的屋子单独指点他们。偶尔师傅会也请来他的朋友们帮忙教授自己的弟子。当面教授结束后,就回到自己的书案前去练习。师兄弟们的书案都在一间大屋子里,不过用高高的屏风隔开,各自埋头用功,互不干涉。

  头几个月,师傅给了丹青一些笔墨纸砚,朱砂石青,每日只教他自己随便画着玩。丹青有时候画两只小鸟,有时候描几树花草。有时候把院子里各色鲜花摘了在乳钵里捣碎滤汁,去厨房偷了一摞小碟子盛着这些汁液,添点儿这个,加点儿那个,看它们变成什么颜色。做饭的丫头小娟要抓偷碟子的贼,追着他满院子跑,最后他只好帮小娟姐姐制了一盒胭脂。丹青用那些汤汤水水画了两天画,觉得没意思,看看碟子里还剩不少。怎么办?好不容易弄出来,倒掉太可惜了,干脆全抹在阿黄(王宅的看门狗)的身上。

  王梓园从古雅斋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一人一狗趴在院子当中,那狗正投入的啃着面前的肉骨头,身上却锦绣斑斓,宛如下凡神兽。地上摆着好些盛着颜料的小碟子,丹青整张脸都埋在狗屁股后头,一只手稳稳的拿着笔,正在阿黄的尊臀上描着什么。过一会儿,只见他长吁一口气,爬起来道:“阿黄,站起来让我看看你的新衣裳。”阿黄不理他。他抬起脚踢走了那根肉骨头,阿黄低吼一声,冲着肉骨头的落点飞窜过去。夕阳下皮毛耸动,身上花纹云雾蒸腾,绚丽耀眼,臀部到尾巴仿佛跃动的火焰,灼灼逼人。

  王梓园眨了眨眼睛,定定神,厉声道:“丹青!”猛然间听得师傅唤自己,丹青赶忙转身行礼,一张脸却像大花猫。王梓园使劲板起脸:“把这两天的习作拿来我看。我在‘如是轩’等你。”

  丹青从自己书案下的隔板上取出这两天的习作,大大小小十几张。想起师傅刚才的样子,心里有点惴惴的,想起阿黄刚才跳起来的样子,又很有成就感,于是在不知道该害怕还是该高兴的矛盾心情中走进了“如是轩”。

  “如是轩”就是王梓园单独指点弟子的地方。左右都是回廊,独立进出,绕过当门的山水屏风,首先入眼的是三面高及屋顶的大书架,堆着层层叠叠数不清的碑帖卷轴。有一架小巧的松木人字梯专用于拿取上层架上的物品。中间一张紫檀大书案,案旁列着纯净如玉的白瓷笔洗、一人高的笔架山上各种毛笔琳琅满目。

  “先生,请过目。”丹青把自己的习作递上去。这个书案对他来说还太高了。王梓园静静的站在书案后头,看着小人儿踮起脚,伸直了胳膊,抿着嘴一脸严肃的把画放到书案上。

  “虽然还很稚嫩,不过用笔自如,线条生动;用色大胆,华丽鲜艳……小小年纪就这样招摇……”王梓园在心里评价着,点点头,又摇摇头。突然翻到一张水墨人物画,一团晕开的阴影中的女子,正回首凝望。兼用了工笔和写意,轮廓简单,看那神情姿态,分明是那个温婉沉静的朱家夫人。仔细看去,并不十分相似,然而眉宇间欲说还休的样子,竟然叫人心头一紧。

  王梓园想起刚开始的时候,丹青每天都问“娘什么时候来看我?”后来不再问了,只是常常站在门后透过门缝,呆呆的看上很长时间(王宅的孩子们是不可以随便出大门的)。再后来,对着门缝发呆的次数也少了,人却越来越淘,除了练习绘画还算认真,没一刻消停。上树掏鸟窝,钻洞逮耗子,往师兄弟的墨汁里兑凝胶,朱砂里添辣椒粉……仿佛接受了某种事实一般,再不为此伤神。

  “这画的是你娘?”

  “嗯,是娘在我梦里的样子。”

  到底还是孩子,无论怎样决绝刚强,始终还是孩子。

  王梓园端详一阵那画,叹口气:“去吧。别再折腾阿黄了。”

  “哎!”丹青清脆的应一声,蹦蹦跳跳走了。

  王宅里说起来,都是些没娘的孩子。即使有的父母双全,那也是签了一辈子的卖身契买断了的,还不如没有。为什么独独这一个格外教人怜惜呢。王梓园重又低下头,一张一张仔细看丹青那些画。十几张画里什么题材什么风格都有,千变万化,教人目不暇接。他皱起眉头,心道:“这可麻烦了。多少年没遇见这样资质的孩子了,可是在这个行当里,定不下型的孩子又能有多大用处呢?”

  第 2 章 同影、腐剧、耽美文免费看,关注微信公众号:同资共享

  又是一年春好处。

  这一天吃了晚饭,水墨、飞白、生宣和丹青坐在院子里摆龙门阵,每人用自己的名字讲一个典故。博览群书,熟知书画人物和典故,本是专业课程之一。飞白年纪最小,爱出风头,第一个讲。

  “前朝灵帝修鸿都门的时候,书法家石印刚好得罪了权相黄崇古,被罚到鸿都门外刷墙。石印抄起笤帚蘸了白浆,运帚如风,在墙上写起了字。因为笤帚不比毛笔,写出来的字竟然大有致趣,有的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飘动……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恰逢灵帝经过,大为赞叹,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丹青撇撇嘴,道:“后来群臣为了讨皇帝的欢心,恨不能人手一把笤帚,飞白这种字体也泛滥成灾。要说飞白贯通了书画二境,本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最怕的就是滥用,满纸笤帚丝罢了。”

  生宣哈哈大乐,飞白兴致正浓,被丹青打断,伸手就去揪他头发。水墨听得丹青说话间已经触及了师傅不得讨论技法的禁忌,拍拍他头顶:“说典故就说典故,好端端的乱发议论干什么。”然后清清嗓子,把话题接了过去。

  “我来讲一个‘松烟泪’的故事吧。前朝易州奚氏乃是有名的制墨世家。其中把制墨发扬光大的是奚氏第三代家主奚超。在他之前,人们都是取油烟制墨。一斤油不过可得一两油烟,造价十分昂贵。奚超因避战乱携家逃至歙州,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烧取松烟制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一时名声大振。地方官进贡了几锭奚家墨到宫里,当时的文熹帝沉溺于书画之道,得此墨欣喜若狂,爱如至宝,责成歙州刺史长供。

  烧取松烟须在地上搭十几丈长的密封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先把松木烤干流净松香,再斩块堆入竹棚,点火连烧几天,冷却后入竹棚刮取松烟。仅有竹棚后段的松烟才是进贡皇室的上等墨料。然后加入蛋白、鱼胶、牛皮胶、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粉……各种配料不下千种。烟料须在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方成为墨团,再放入铜模中压成墨锭,最后还须雕花镏金绘彩。一锭墨成,费时不下数旬,耗资不下百银。

  那歙州刺史哪知其中艰辛,只想着多贡些墨锭邀宠。抓了奚家长子为质逼迫奚超。可怜奚超日夜不眠不休烧松制墨,最后心力交瘁而亡。奚家长子把父亲骨灰掺入松烟,制成最后一批奚家墨,然后带着全家人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那掺入了奚超骨灰的墨锭,黑中带紫,清香历经百年而不散。更神奇的是,每逢阴雨天气,便会渗出露珠,宛如泪水滑落。如今这种墨已是有价无市,一锭万金了。”

  几个人都被师兄讲的这个故事深深打动,静静的听着。夜色中除了草间虫儿的低吟,就只有水墨略微低沉沙哑的嗓音在空气中回荡。过了一会儿,飞白推了推丹青的肩膀:“该你了。”

  丹青想了想,慢慢开口道:“故老相传,用瓦罐一类的东西把壁虎养起来,天天喂它朱砂,大概吃到七斤的时候,把它捣烂,点在女人的胳膊上,可以检验女子是不是贞洁。”

  其他三人笑起来,都有点不好意思。水墨红了脸:“丹青你个坏小子,怎么说起这个了。”

  “这个事杨简《博物志》和长生子的《丹鼎要术》都有记载,就连穆连山的《五彩名录》‘丹砂’一条下也有详尽的解说。别告诉我你们这些故作正经的家伙没看过。”

  “可是穆连山在书中也说过‘询之于医圣,以为谬说’。”

  “说是这么说,但是多少年口耳相传,平常人哪里分得清楚。本朝立国之初,为了消解前朝在民间的影响,把那些遗留下来的世家大族,统统发配到边远荒蛮之地。又强令他们与当地人通婚,以混淆血统。”

  水墨听到这里,拍拍丹青:“‘学艺不谈时事’,丹青,你又忘了师傅的教诲了。”

  “师兄你真扫兴。”生宣嘟哝着。

  “就是。这里又没有别人,大不了我们小声点好了。”飞白道。

  “还是算了吧,我说个别的关于朱砂的故事。”

  水墨看看他们一脸好奇兴奋的样子,再看看丹青绷着脸故作高深,心中也觉得有点痒痒的,于是问:“师傅在哪里?”

  “在‘如是轩’里陪今儿晚饭时候来的客人说话呢。”

  “他们几个呢?”

  生宣飞快的跑去巡视了一番,回来汇报:“纯尾和紫毫还在大屋里苦练,别的人都在寝室里。熟宣和留白下棋,章草、瘦金、鹤哥看书,焦叶、玉版、罗纹趴在床上扔沙包玩儿,福伯、和叔他们都在前头。”

  “那丹青你小声点儿说。”

  “嗯。那些世家大族中,昆阳洪姓开始迁到了楚州。伍德年间,大将军刘桓打下了西蜀,洪氏家主给皇帝上书说要带着全家到西蜀去教化当地少数民族。皇帝很高兴,给了洪家很多赏赐,还答应如果西蜀安定下来,洪氏子孙可以入朝为官。当时洪家旁支中有一个书生,特别喜欢画画,尤其喜爱青绿山水。本来像他这样的旁支,不必跟着去,可是他听说蜀地山水风光极好,而且植物矿物种类繁多,可以制成别处没有的颜料,也兴冲冲的带着妻子儿女一起去了。”

  丹青口才本好,故事刚开头,便讲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何况又是敏感题材,几个人瞪大了眼睛,竖直了耳朵,生怕漏了一个字。谁也没发现花丛后边,大槐树底下多了两个听众。

  “洪家搬过去以后,当地巴族首领提出要他们把长房嫡出的女儿嫁过去做妾。家主当然不愿意,可是又没有办法,正好那书生家里有个刚刚十五岁的女儿,便决定把这个女孩子当成自己的女儿嫁过去。”

  “那个书生怎么忍心这样对自己的女儿?”生宣忍不住问道。

  “唉——”丹青蹙起眉头,悠悠叹了口气,“只怪他突然迷上了用金粉银粉作画,小户人家,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消耗。洪氏家主答应供给他所有作画的花销,又说那巴族首领发誓一定会好好对待嫁过去的女孩,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成亲的日子还没到,皇帝要西蜀各族首领到京城去见面。那巴族首领就照他族里的做法,给女孩子点了一颗朱砂痣。两个月后回来一看,朱砂痣竟然没有了,于是把女孩子活活打死了。”

  “啊?!”几个孩子听到这里,都倒抽一口凉气。

  丹青沉默了一阵。飞白忍不住了,问道:“后来呢?”

  “后来,那巴族首领看出了人命,怕有麻烦,就先发制人,跟蜀州刺史说洪家用远房的女儿冒充嫡女戏弄他,他要把这件事告诉所有的西蜀人。刺史为了不让他闹事,把洪家上下统统下了牢狱,杀的杀,卖的卖。”

  “这事皇帝难道不管么?”

  “皇帝也许不知道罢。”

  “那书生呢?”

  “说来凑巧。他正好带着妻子和小儿子进山写生去了。一个画友得到消息通知了他,这家人于是连夜逃走了。”

  看丹青不说话。飞白轻轻问道:“没有了?”

  “听说过了半年,新的蜀州刺史上任后,洪家一个被卖入青楼的女儿找机会向他说了这件事。那刺史亲自调查,终于证实朱砂痣完全靠不住,当日洪家女儿是冤死的,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很生气,派了军队杀了十几个当地首领。”

  “啊?!”

  “这件事前前后后闹了近一年,死了上百口人。蜀地的老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那以后,就没什么人相信朱砂痣了,朱砂的价钱倒是跌了不少。”

  故事讲完了,三个孩子都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这个故事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偏偏心里又堵得慌。看着丹青隐在黑暗中的脸,似乎高深莫测起来。

  最后水墨笑道:“这哪里是典故,分明是传奇。丹青,只怕又是你的杜撰。”

  丹青嘿嘿一笑,做个鬼脸:“师兄说是杜撰就是杜撰好了,不过是闲聊打发时间,何必当真。”

  “不早了,回屋睡觉吧。生宣今天表现不佳,明儿早上给我们打热水。”

  “师兄好过分,你们嘴快,我不过是没有机会表现罢了。”

  看他们几个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走了,槐树底下那两人转了出来,是王梓园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正是今天晚饭时分来的客人。

  第 3 章

  “少东家,这是古雅斋一年来的账目,这些是古雅斋名下弟子的习作。”王梓园把手里的东西恭恭敬敬的放到年轻人面前。

  “先生快请坐,自修惶恐。若不是父亲身体大不如前,自修也不必如此匆忙上阵,往后还要多多仰仗先生。”年轻人站起来,双手接过王梓园递来的东西,又亲自搀着他坐下。然后把账目放在一边,拿起那叠习作仔细看起来。

  江家世代经营字画,前朝鼎盛时期,民间收藏之风大炽,恰好这时江家出了一位临仿大师,日进斗金,后来干脆专做临仿生意。说白了,就是伪造名人字画,再当成真品卖出去。

  大夏号称文明礼仪之邦,书画艺术之发达,已有数千年历史,即使朝代更迭,战乱频发之际,仍然不乏以千金易一卷轴之人。最近几百年,更是文章昌盛,风流浩荡,书画界屡有创新,名家辈出,令人惊艳。整个王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不附庸风雅。就连茶楼酒肆都不惜代价求取名家作品悬挂张贴,否则就觉得抬不起头来。书画伪作自然也大行其道,水平高的几可乱真。

  前朝末年,江家的生意一度迫于战火停顿。本朝立国之后又慢慢做了起来。如今天下承平已近五十年,庶几可见前朝鼎盛时期的样貌,贵族官僚、文人士子,纷纷加入了全民收藏的行列。只是不少书画作品在战乱中毁损散失,价钱自然也水涨船高,作伪这一行的利润不言而喻。

  江家在京城和全国各处都有自己的店铺,但主要负责销售,也卖一些真品作幌子。集中伪造书画作品,培养弟子的基地,乃是王梓园负责的彤城古雅斋。江自修的父亲江慎早年对王梓园有援手之恩,两人切磋后顿成知己,于是请了他专门负责调教弟子。江家调教弟子的方式是临仿业内出了名的,严格耐心,精雕细琢。从各地挑选十岁以下聪慧伶俐的小男孩买进来,头半年什么也不教,只教他随着性子乱写乱画。半年以后,由师傅会同其他供奉(就是江家的专业顾问)判定他适合学书还是学画,当临仿何人何体,亦或是学习篆刻装裱。

  一旦定下来,每日揣摩背默范本,临摹练习不辍,决不允许用其他风格乱了手眼心志。开始可能只是一种笔法,一种技巧,或者范本的一个角落,以后慢慢增加,终于习成一位名家的各种题材各种风格,或者擅长一种风格的各类变体。这个过程快则五年八年,慢则十年二十年,然而最后出来的作品,无不神形俱肖,足以乱真,转手便价值千金万金。也有那资质不够的,两三年没什么大的进境,便送往各地分号学习打理柜台上的事情。

  每一批弟子中资质最高的,则收为入室弟子,可以尽其所能学习各种风格,包括全套篆刻用印装裱仿旧这些不传之密。记名弟子成年后按创作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报酬,入室弟子则能持有江家的股份,并且成为供奉,在业内地位尊崇。

  临仿是个细致活,最讲究眼力和手上功夫。一过三十,慢慢差错就难免了。一位临仿高手的黄金时期,也不过十到十五年。上一批弟子,还是江慎父亲手上调教的,如今已日渐凋零,王梓园现在调教的这批孩子,可以说是江家的无价之宝。

  江自修一边翻看手中的习作,一边听王梓园介绍这些孩子的进展。

  “水墨入门最早,天分也高,如今柳体、颜体已经颇有神韵,正在习欧体。再过几年就该派上用场了。生宣、纯尾、紫毫、焦叶学书,章草、瘦金、鹤哥、丹青、飞白学画,熟宣、留白、玉版、罗纹学篆刻。学什么人什么体也都定下了。只有丹青……来了快一年了,几位供奉仍然有争议,要请少东家定夺。”

  江自修抬起头:“就是昨晚最后讲故事的那个孩子罢?口才倒好。”

  王梓园沉吟了一会儿,道:“他昨晚讲的故事,只怕不是杜撰。”

  “哦?”

  “丹青的父亲朱惟之,两年多前带着他母亲和他到彤城定居。先是送了一幅鸣玉山人的‘中庭消夏图’到‘文一阁’寄卖。‘文一阁’的刘子昭根本没把画挂出来,过了一个月跟他说无人问津,要他五十两银子卖给店里。他不肯,刘子昭就退了幅仿品给他。谁知这朱惟之眼力好得很,当场指出五处破绽,索回了真品。我当夜悄悄拜访了他,用五百两银子买下了这幅画。”

  江自修一拍大腿:“想起来了,前年古雅斋送到京城的那批货里就有这幅画。张林二位供奉携手,揭了头层二层。”

  所谓“揭了头层二层”,是把宣纸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整个揭下来,这样一幅字画就变成了三幅,轮廓完全一样,只不过颜色略浅。粘上同类纸张,再经高手加重线条色调,熏染做旧之后,与原作几乎一般无二。

  “那二层和原来的底子做好之后,一幅卖给了江南大粮商,一幅卖给了京城的翰林。”江自修笑道,“头层加了衬,还在父亲的书房里挂着呢。”

  王梓园知道,少东家说得这么仔细,是为了表示对自己的信任。鸣玉山人是前朝后期画坛奇才,只可惜一生颠沛流离,再加上他死后不久就赶上幽燕勤王之变,天下大乱近百年,真迹留存于世的极少。那两幅加了工的“中庭消夏图”价钱应当至少翻了十倍不止。微笑着点点头,接着说下去。

  “此后又和朱惟之有过几次往来,他手里竟然有二王真迹和昊天时期的画圣仿本——这仿本因年代久远,如今也是珍品了。只是不久他两口子都得了重病,这些也就陆续卖给咱们古雅斋了。”

  江自修点点头表示知道。 同影、腐剧、耽美文免费看,关注微信公众号:同资共享

  “从言谈间推断,朱惟之自己也善画,不过似乎因为某种缘故都焚毁了。只有一幅金粉观音,为了朱夫人礼佛,在家里挂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1虹马 » 耽美小说《红尘有幸识丹青》

评论 1

Hi, 请登录     我要注册     找回密码